武素莹
阳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摘 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临床收治的围绝经期排卵异常相关子宫出血患者70例,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宫腔镜手术,术后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基于此加用曼月乐治疗。一段时间的随访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更明显的改善,并且血红蛋白指标也更趋于正常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性激素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 基于米非司酮药物治疗采用曼月乐环治疗,对于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曼月乐 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 疗效 观察
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疾病,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分泌功能失调,这在围绝经期妇女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围绝经妇女的身体性激素反应下降,导致卵巢功能不足,内分泌处于紊乱的状态,因此容易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出血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将易引发贫血和相关感染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存在较大威胁。并且持续不断地出血也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会导致患者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该文方便选取该院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临床收治的70例围绝经期排卵异常相关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米非司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年龄41~55岁,平均年龄(48.48±3.12)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病程(1.0±0.1)年;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不调,少数患者出现贫血症状。观察组患者35例,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7.73±2.94)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6)年;临床症状表现与对照组患者一致。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妇科肿瘤患者以及血液疾病患者;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半年内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临床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参与该次临床研究的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补充铁剂。在宫腔镜术后5 d,开始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对照组进行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003)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服用剂量为1次/d,12.5 mg/次,药物服用时间为3个月,3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1]。在药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各身体指标变化,监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对观察组基于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003)药物治疗之上加用曼月乐环(国药准字J20140088)治疗,米非司酮药物服用的方法、时间与对照组一致,曼月乐环治疗具体方式为采用的型号为LNG—IUS,规格为52 mg,在患者月经来潮的第3~7天将曼月乐环放置在患者的子宫内,放置后,观察患者有无明显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强,要重新进行调整[2]。将曼月乐环放置在患者子宫内之后,于患者每次月经结束后的第1~7天进行随访,随访持续时间为3个月。在每次随访中调查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详细记录每一次随访记录,并叮嘱患者1个疗程的治疗后前来医院进行复诊[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指标,子宫内膜厚度越小,血红蛋指标越趋于正常值,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观察指标有血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性激素水平改善的效果越好,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分为3个级别,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量恢复正常,月经持续时间正常,定位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量有所减少,月经持续时间缩短,定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丝毫改善,经量没有减少甚至增多,月经持续时间没有变化或延长,定位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总有效率越高,说明临床疗效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指标都有一定的改善,但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更明显的改善,并且血红蛋白指标也更趋于正常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性激素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各性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卵泡雌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复杂,很多妇科疾病的首要症状表现就是子宫异常出血,具体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月经不调,月经延续时间长。子宫异常出血常见的疾病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另外,围绝经期妇女也多发生子宫异常出血,这是因为围绝经期妇女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分泌紊乱,从出现排卵功能障碍,因此因围绝经期排卵功能障碍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无排卵子宫出血现象[4]。围绝经期指的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水平常见紊乱,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导致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通常异常子宫出血症状会持续整个围绝经期,直到闭经或出血现象才会停止[5]。
最近几年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之间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过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致使围绝经期异常出血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该种疾病症状与治疗方法也受到妇科医生的重视。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显示[2],早期围绝经期会有无排卵出血情况,使得患者经期出现延迟,倘若患者体内雌激素处于稳定,月经出血量就会加重。而晚期围绝经期患者出血量较为频繁,且每天都会有少量的出血情况发生。倘若不予以及时治疗,该种病症会引发女性贫血、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子宫癌变等情况发生。围绝经期排卵功能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量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厚度和坏死脱落的量有很大关系,通常如果子宫内膜的厚度较大,患者就会出现经期延长、经期长短不一致以及月经量持续增多的现象。异常子宫出血量过大或者是持续的时间过长,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贫血症状,严重的贫血会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响。
临床上针对围绝经期排卵功能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主要有刮宫、止血剂治疗、合成孕激素内膜脱落治疗法以及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这些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刮宫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的较广泛,也得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刮宫治疗法指的就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刮宫治疗方法虽然对患者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同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较大,由于刮宫会造成创伤面,如果多次刮宫也会加大风险隐患[6]。因此在刮宫治疗的基础上,为了确保治疗效果,避免出现反复出血症状,在宫腔镜手术之后,还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措施。
该文探究的是米非司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是妇产科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广泛地应用在妊娠早期终止妊娠、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手术前后,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孕激素剂,与子宫内膜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孕酮相比,大概可以是其5倍之多[7]。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米非司酮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对卵巢功能起到较大的影响,能够抑制卵巢FSH和LH的分泌并抑制卵泡的生长,从而对于残存的卵泡能够抑制其调凋亡、萎缩,以促进闭经,因此对异常子宫出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米非司酮可利用非竞争的方式有效抵抗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逐渐死亡脱落,通过抗雌激素作用减少子宫内膜厚度[3],有助于绝经期女性闭经。根据相关医学临床实验得知,米非司酮降低子宫活性度,增加怀孕早期流产率,提升前列素的敏感度。倘若患者连续服用12周米非司酮以后,可以有助于子宫内膜萎缩。该药物进入人体后直接控制下丘脑,有效抑制人体促黄体激素分泌,降低卵泡释放量。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非妊娠子宫内膜发育,使两者处于不同步的状态,使其阻碍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阻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促使原本患有增生型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通过内膜活检实验得知,米非司酮可以让卵巢功能发生逆转,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由此可见,小剂量米非司酮能够维持患者卵泡早期雌激素水平,能够有效缓解潮热、生殖系统干涩以及出汗等更年期症状。
基于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曼月乐环治疗是临床如今采用的更多治疗方式,曼月乐是一种新型的避孕工具,其构成的主体为T型的塑料支架,横臂长为32 mm,纵臂长为19 mm,其左炔诺孕酮含量为52 mg,将曼月乐环置于患者的子宫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微量的LNG释放,从而对性激素分泌水平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曼月乐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妇科治疗方式,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多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曼月乐对改善痛经也很大的帮助[8]。曼月乐在患者的子宫内其药物成分是逐渐释放的,通常在放置的前3个月,子宫异常出血的症状就会有较大程度的缓解,在放置的1年后,子宫异常出血症状可逐渐消失,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曼月乐能够让患者体内子宫内膜腺体逐渐发生萎缩,防止血管形成血栓,避免因炎细胞造成病灶坏死。子宫宫颈在曼月乐作用下使其黏液变得稀稠,降低输卵管蠕动,抑制精子受精。女性T放置放入曼月乐1年之内,可以有效抑制子宫排卵,而1年以后女性自身逐渐恢复排卵功能。根据相关医学文献报道[9-12],曼月乐能够加快子宫内膜细胞萎缩,这样子宫内膜可以保持低活性状态。女性放置曼月乐以后,会使子宫内膜变薄,缓解女性月经不调、性交疼痛等情况。其不良症状表现为女性将曼月乐放置3~6个月期间左右,阴道内会出现少量的流血,该种症状无需予以特殊处理,症状会自行消失。不会对血压、血脂以及凝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倘若患者长期服用米非司酮,会有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致使子宫内膜增厚。为此,该种药物不适合长期服用。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得知,女性服用米非司酮6个月左右,改善女性贫血症状,使得一小部分患者出现闭经情况。待药物停止后,月经自动恢复来潮。在此基础上,患者增加曼月乐治疗后,能够有效防止反复刮宫,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张宝玺等学者[9]在其研究的《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组2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子宫内膜(7.51±1.35)mm,血红蛋白(120.40±3.86)g/L。马瑶瑶等学者[10]在其研究的《米非司酮与曼月乐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疗效对比》一文中,所研究的观察组5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5%。在此次调查中,通过对70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进行宫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的后续药物治疗中,基于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措施之上采用曼月乐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血红蛋白指标明显趋于正常水平,说明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促进了卵巢功能的恢复。通过将患者的临床总疗效率进行对比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29%,而对照组仅为85.71%,可见,观察组的疗效更显著。因此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排卵功能障碍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应加大应用率。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家庭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而采用米非司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相关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磊,马岩,商敬,等.米非司酮合并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127.
[2]刘小艳,蔡惠芬,王江,等.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44(1):68-72.
[3]王敏华,陈丽萍,吕美雅.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37(7):409-412.
[4]廖彬池,茅群霞.米非司酮治疗中国女性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36):5101-5105.
[5]付楝,郑若姮.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23):2375-2377.
[6]金鑫,苑春莉,韩珊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口服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疗效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2):5676-5678.
[7]房梅芳,吴春寒.661例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分析及处理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0):1310-1312.
[8]曲波,刘红,杜盟盟,等.曼月乐和安宫黄体酮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6,36(1):65-68.
[9]张宝玺,刁海丹.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21):65-67.
[10]马瑶瑶,董跃,邓杰.米非司酮与曼月乐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8,24(14):143-144.
[11] Nicula R,Diculescu D,Lencu CC,et al.Accuracy of transvag inal ultrasonography compared to endometrial biopsy for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abnormal perimenopausal bleeding[J].Clujul Med, 2017,90(1):33-39.
[12] Mas A,Tarazona M,DasíCarrasco J,et al.Updated approa ches for management of uterine fibroids[J].Int J Womens Health, 2017,9:60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