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4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匹多莫德治疗)各49例,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水平变化,比较两组哮喘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33.53±2.96)%、CD8+(28.65±2.74)%、CD4+/CD8+(1.38±0.76)%水平高于对照组(28.42±2.53)%、(25.17±2.32)%、(1.24±0.52)%,IgE水平(89.24±40.85)IU/mL低于对照组(138.92±52.16)IU/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2、5.651、2.136、4.372,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复发率为(8.16%),再次住院率(4.08%)低于对照组26.53%、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9、10.246,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缓解患者症状,且用药安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丙种球蛋白 匹多莫德 免疫功能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好发于4岁以下儿童,常见症状有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具有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增加患儿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1]。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所致,其发病机制多与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早期有效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病情进展及预防其复发。该研究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方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上述时期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纳入标准:年龄<4岁;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标准;有喘息、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既往无吸烟史、过敏史及呼吸道感染史。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儿;先天性心脏疾病患儿;癫痫患儿;不能随访患儿。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儿,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56±0.32)岁。观察组49例患儿,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1.59±0.34)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给予解痉、平喘、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同时服用孟鲁司特钠(国药准字H20064370),用药剂量5 mg/次,每晚服用1次,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定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年于1月、4月、7月、10月各静脉滴注1次,用药剂量2.5 g/次;同时服用匹多莫德片(国药准字H20010091),用药剂量0.4 g/次,2次/d,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肘静脉血3 m L,加入抗凝试管中,经离心处理后,丢弃上清液。选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的软件,分析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的表达量。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含量;(2)每2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比较两组哮喘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Ig E水平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水平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Ig E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哮喘复发率、再次住院率
观察组哮喘复发率及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用药后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未经处理后即缓解,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约有3亿支气管哮喘病例,其中4岁内患病率为2.0%~3.5%[4]。有研究表明[5-6],全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基础,会诱发哮喘症状反复发作,引起气道重塑,气管黏膜功能发生改变,最终造成气道功能失调。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的异常变化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机体受到变应原刺激后,外周血CD8+细胞含量会明显下降,血清Ig E水平升高,导致机体发生气道高反应性[7]。故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调节免疫系统紊乱,预防哮喘复发。
该研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匹多莫德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D4+(33.53±2.96)%、CD8+(28.65±2.74)%、CD4+/CD8+(1.38±0.76)%水平高于对照组(28.42±2.53)%、(25.17±2.32)%、(1.24±0.52)%,Ig E水平(89.24±40.85)IU/m L低于对照组(138.92±52.16)IU/m L(P<0.05),而两组CD3+水平无明显改变。该研究进行为期2年随访,观察组患儿哮喘复发率为(8.16%),再次住院率(4.08%)低于对照组26.53%、18.37%(P<0.05)。这与蔡幸生等[8]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预防小儿哮喘复发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观察组复发率(22.22%)、再次住院率(11.11%)低于对照组65.22%、60.87%(P<0.05),结果类似。由此可见,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哮喘复发。王侠[9]前瞻性研究表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有关,通过采取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联合方案治疗1个月后,能有效调节CD4+/CD8+比例,有利于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由此可见,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方案,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方面有良好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匹多莫德是一种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和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10]。在机体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匹多莫德均可起到一定作用,即在快速反应期,该药物可刺激特异性自然免疫,增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在免疫反应中期,可对细胞免疫进行有效调节,促进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产生,诱导T淋巴细胞母细胞分化,促进CD4亚细胞群成熟,调节CD4+/CD8+的比例,使机体维持正常的抗体水平;在慢反应期,可对体液免疫进行有效调节,刺激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通过有效的免疫调节治疗,能预防哮喘复发,适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疾病治疗。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其主要成分为Ig G,具有抗细菌感染、抗病毒的作用,可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11]。丙种球蛋白与匹多莫德联合使用,在相互协同作用下,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紊乱,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病情进展,能有效预防哮喘反复发作,从而降低患儿再次住院率。有研究报道[12],根据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其多发生于1月、4月、7月、10月等季节转换时,此时间段内气温变化大,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为过敏原、细菌及病毒入侵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诱发哮喘反复发作。考虑到上述两种药物均较昂贵,并结合小儿哮喘发作的季节特点,认为每隔3个月进行1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匹多莫德治疗1个疗程,以期预防其复发。该研究结果发现,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见上述两种药物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而免疫系统紊乱是该病发病的基础,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匹多莫德治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效预防其复发,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 Liu M,Zhang J,Liu C.Clinical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latrophilin 3 antibody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sthma[J].Exp Ther Med,2018,15(1):539-547.
[2]周雪梅,陆立东,黄建萍.匹多莫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20):2790-279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9):675-697.
[4] Hyland ME,Lanario JW,Pooler J,et al.How patient participation was used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that is fit for purpose for assessing quality of life in severe asthma[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18,16(1):24.
[5]汪燕,鲁利群,黄莉,等.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IL-4,IFN-γ,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3):4541-4544.
[6]蔡晓华.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4(12):1508-1511.
[7]周玲,张伟,刘世青,等.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因子水平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875-876.
[8]蔡幸生,朱勇斌,林丽爱,等.丙种球蛋白联合匹多莫德预防小儿哮喘复发前瞻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43-844.
[9]王侠.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9):195-196.
[10]滑丽芳,王鸣飞.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4):474-476.
[11]王雅丽,宋少峰,马正民.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血清IgE、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6):977-979.
[12] Mawdsley SE.The clinical trials on gamma globulin for polio:victims of marketing success[J].CMAJ,2017,189(29):E967-969.